2025年7月1日,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5979-2024《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》取代已实施22年的旧版标准(GB 15979-2002)正式实施。新标准主要修订内容包括:明确定义"抗菌剂""抑菌剂"等专业术语,细化一次性卫生用品分类体系,完善生产规范要求。基于标准实施时间节点,建议企业重点关注以下合规要点:
备案要求:7月1日后提交的备案申请,必须提供符合GB 15979-2024要求的检验报告。建议企业提前完成产品测试和合规性调整。
过渡期项目处理:2025年6月启动但未能在7月1日前完成注册的项目,需按新标准要求执行相关测试。
跨期检验项目:6月送检但检验周期跨越7月1日的产品,最终检验报告需满足新标准要求,否则将影响后续备案进程。
建议相关企业及时评估产品合规性,做好标准转换工作,确保产品顺利上市。针对新标实施,陕西新时代检测已全面完成资质升级!
新资质覆盖:
《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》- GB 15979—2024》
《消毒产品检测方法》- WS/T 10009—2023》
《消毒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》GB/T 38496—2020》
从检测标准到安全评价,全链条合规能力升级,为您的产品质量筑牢安全防线!无论是卫生用品合规把控,还是消毒产品检测需求,我们都能提供专业解决方案。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求,欢迎随时致电029-36383635!
接下来,我们来看看《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》针对抗(抑)菌制剂方面做了哪些调整?
一、抗(抑)菌制剂的定义与特征
• 抗(抑)菌制剂的定义
根据《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》中的定义,抗(抑)菌制剂是指:直接接触人体完整皮肤或黏膜,具有一定杀(抑)菌(细菌和酵母菌)作用,但不以治疗疾病或者改善皮肤、黏膜的症状为目的的制剂。(注:不包括人体足部、眼睛、指甲、腋部、头皮、头发、鼻黏膜、肛肠等特定部位。)
抗菌制剂与抑菌制剂在具体作用上的区别:
抗菌制剂:直接接触人体完整皮肤或粘膜的,具有一定杀菌作用的制剂。例如,醋酸氯己定、苯扎氯铵、铜离子、植物抗菌成分等。
杀菌率≥90%,可以称为有抗菌作用;
杀菌率≥99%,则可以称为有较强抗菌作用。
抑菌制剂:直接接触人体完整皮肤或粘膜的,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的制剂:银离子、植物抑菌成分。
抑菌率≥50%~90%,可以称为有抑菌作用;
抑菌率≥90%,则可以称为较强抑菌作用。
简而言之,抗菌制剂具有杀灭的作用,而抑菌制剂则只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,无法彻底杀死细菌。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抗(抑)产品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细菌和酵母菌(如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白色念珠菌等),不得宣称具有杀灭病毒(包括HPV、HSV、HIV等)的功效。同时,产品必须明确标注"不能替代药品使用"的警示语,且不可用于性病的预防或治疗。
• 抗(抑)菌微生物污染指标对比
>>绿色为法规更新部分<<
• 抗(抑)菌毒理学安全要求对比
>>点击查看大图<<
• 抗(抑)菌原材料禁限用物质要求对比
GB 15979-2024标准对以下产品的禁限用物质提出了新的规范要求:抗(抑)菌制剂、卫生湿巾及其他具有抗(抑)菌功能的一次性卫生用品,包括采用非织造布、织物或其他原材料制成的相关产品。
>>绿色为法规更新部分<<
二、消毒品监管体系与合规背景
•监管体系
•法规框架
那企业要如何对消毒产品进行合规申报呢?
三、消毒产品备案概览
国家部级部门管理,“三新”消毒产品由国家卫健委实行注册审批制度。
>>点击查看大图<<
•省级分类管理
省级消毒产品备案按照消毒产品用途、使用对象的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。
>>点击查看大图<<
根据相关规定,第一类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在卫生安全评价报告到期前,必须重新开展安全评价并完成备案手续。在消毒产品检验过程中,仅需检测关键指标项目。具体检验要求如下:
1、消毒(灭菌)剂类产品需检测:
2、消毒(灭菌)器械类产品需检测:
•消毒产品备案资料
监管部门会对卫生安全评价报告进行形式审查,报告中包含的资料有如图所示的几部分:
>>点击查看大图<<
•检测项目
>>点击查看大图<<
Copyright © 2024 陕西新时代生物转化检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陕ICP备202403722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