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茵风之子:
酱卤产品被抽检不合格,总菌、大肠超标,工厂自行检测的都没问题,抽检的两个产品都不合格,假如检测机构的结果是准的,大家帮忙分析关键影响因素有哪些:
1.理论上热加工环节能将微生物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,冷却间0-4℃,只有冷风机,没有空气循环系统,冷却时间没有明确的要求
2.产品出锅后进冷却间前,产品在热加工车间时间有没有相关要求?
3.存放半成品的架子车只用热水进行冲洗,没有严格意义上消毒
4.冷却间、内包间空间沉降菌合格
5.产品出锅后是立即进冷却间,还是要在缓冲间预冷后再进?
求大神指点迷津。
网友观点
网友猫了个猫:
一、我们先分析,假定卤制过程已经完全灭菌的情况下,可能被污染的环节:
1、产品出锅的时候,员工的手、工器具、甚至生水都有可能,特别是煮制间生熟交叉很容易污染;
2、冷却时间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,放置的时间越长,那么微生物繁殖的就越多,因为咱们不能保证是无菌条件;
3、你也说了,摊晾的架子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消毒,那么这个架子本身的污染情况可能就比较严重;
4、整个包装工序,人员、设备工器具都是隐患点,是否做到了严格消毒;
二、我们来看物料的存放
1、通常来说,产品都是周转时间越短越好,降低了产品受污染的风险;
2、如果你的缓冲间条件不达标,那么还不如直接放摊晾间,尽快进行降温;
3、我自己的亲身经历,以前做虎皮凤爪,工艺也是预处理后油炸、卤制、浸泡、拌料、包装、杀菌,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控制好杀菌前的待料时间,导致高温灭菌后产品是发酸的,因为杀菌前微生物已经大量繁殖了;
三、我们分析一下检测结果的差异
1、你们取样是在哪个环节取?不同环节的结果是天差地别,如果你们自己测,是在包装后取样,那么相对来说还比较有参照性;
2、你的产品检测结果也好、空气沉降结果也好,这个合格,是没有菌还是菌的数量比较少?
3、如果你们的产品不是无菌,那么按照你说的中间环节脱冷的说法,产品的存放要求就是冷藏或者冷冻,那么脱冷肯定就会导致微生物的大量滋生,同理,这个点也是你们可以去质疑检测结果的最关键的点,因为产品的存放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,出现指标异常也是很有可能的。
网友ld2939:
简单讲一下:
1、卤制出锅产品中心温度高于75℃,托盘和工器具要清洗消毒后浸泡在50ppm的含氯消毒水浸泡存放,架子车热水冲洗干净就可以了;
2、热包装肯定是优于冷包装,冷包装也是可以的,但要保证:先要常温吹去产品表面热气,低温预冷(0-10℃)将产品中心温度降到低于10℃(冷却环节要有适当防护,避免屋顶滴水)有冷冻工艺的再进冷冻库冷冻;
3、包装环节注意:
1)包材消毒效果,时间和方式是否符合要求,包装袋子是否从外箱中拿出。
2)工器具管理和第一条一样,还要按照清洁作业区与食品接触的工器具消毒按照每4小时消毒一次。
3)人员手部消毒每2小时消毒一次;
4)其他:自查库房生熟混放,滚揉间温度0-4℃,是否标准装框,冷冻后中心温度(多长时间达到)。
网友xjd0204:
热水淋洗架子车肯定不能杀菌的,应该先用洗干净架子车,确保没有任何油污后用200ppm的含氯消毒水冲洗架子,这样才能保证架子车的卫生。
网友绿茵风之子
热水是相对比较经济的清洗方式,能去油污,减少化学品残留,然后使用前用酒精喷洒消毒。
网友xjd0204
酒精消毒效果远不如含氯消毒水,而且含氯消毒水是能瞬间杀死细菌,酒精必须反应15秒
网友绿茵风之子
氯消毒,要冲洗,还担心他们冲不干净
网友东海钓夫:
人机料法环
网友绿茵风之子
还真是,每个环节都有改善空间
网友东海钓夫
对,需要现场观察,各方面改善,不是改变一个操作或者一个事就能彻底解决的问题。
网友ffjaisyf:
你这是低温锁鲜装产品吧,你这工艺和我以前从事的酱卤肉制品工艺一样。我给你分析下:架子车混用(生熟)混用不?架子车热水冲洗多少度热水?你测冷却间出风口的沉降了吗?或者是涂抹,冷却间冷凝水是否污染产品,内包装过程是否存在污染风险?人员,设施,制冷设施,包装设施。你们标注的储存温度?取样人员是否满足?现场你们是否提出异议?
Copyright © 2024 陕西新时代生物转化检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陕ICP备202403722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