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价检测的诱惑
2024年6月的梅雨季,**消毒制品厂的陈厂长在暴雨声中反复摩挲着两份截然不同的文件。电脑屏幕上9980元的正规检测报价单泛着冷光,而手机里业务员张某的微信正闪烁着诱人的红光:"陈总,99元包CMA章,明天就能报告"。聊天记录里那些"已通过药监局抽查"的截图,像毒蛇吐信般蛊惑着他。
"不就是走个形式嘛..."陈厂长抓起钢笔,在《检测委托书》上重重划掉了2个关键检测项目。但他没注意到合同角落那行"本机构对非标检测结果不承担法律责任"的小字。
虚假织就的罗网 面对**厂送来的检测样品,张某会心一笑。他轻车熟路地打开空白报告模板,在"56天稳定性实验"结论栏填入"符合"标准的字眼,而实验室则全程未开启过培养箱。这些带着鲜红CMA印章的检测报告,让问题产品顺利进入了三甲医院。 三个月后的医院走廊,感染科李主任摔在会议桌上的培养皿里,金黄色葡萄球菌正在琼脂上蔓延成诡异的骷髅图案。"17台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、产妇高烧40度......"李主任的咆哮声中,陈厂长才发现那份检测报告背面,竟印着"本报告仅作参考"的水印。
血色浇灌的警示 2025年3月的法庭上,那份省下9000多元检测费的报告,最终被司法鉴定证实连最基本的pH值数据都是伪造的。最终被告人陈**以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,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..."当法警带走陈厂长时,他可能怎么也想不到,自己因一时贪图低价的检测报告最终会让企业付出了150万元罚款、437万元民事赔偿和永久退出行业的代价。 低价检测,企业发展的隐形炸弹 当前检验检测行业低价服务现象普遍存在。需要明确的是,合理的市场竞争本无可厚非,但远低于市场价的低价服务,本身就是不合理的,存在弄虚作假的可能性。 如今检验检测市场竞争激烈,市场需求饱和,部分在红利期新入行,没有长期主义思想,往往只能选择通过编造数据,假冒他人签名,伪造采样数据等方式降低成本,提供远低于市场价的低价服务提升“自我竞争力”。这无疑是向被服务企业的日常经营埋下了一颗“定时炸弹”。
毫不知情?心存侥幸?统统处罚!! 可能很多企业主觉得我不知情,弄虚作假的事情是机构自己搞的,处罚机构就好了,跟我没关系啊?NO!大错特错!!作为被服务方,企业需承担主体责任,绝非“不知者无罪”。即便弄虚作假行为由服务机构实施,企业对此毫不知情,委托企业同样也要面临严厉处罚且代价巨大。以检测报告造假为例,一旦查实: 企业面临直接处罚:监管部门将认定企业未履行主体责任,依据相关条例对企业处以高额罚款并对直接责任人追责; 业务全面追溯整改:涉假检测报告及关联文件将被推翻,需重新检测、停工整改,导致重大经济损失; 监管强度持续升级:“双随机”等专项行动常态化,信用评价体系实时联动惩戒......
择优选择检测服务,不要一味贪图低价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在当前严峻的市场环境下,企业采取降本增效、压缩运营成本等措施来渡过难关是情有可原的。然而,若企业一味追求低价,不慎选择了弄虚作假的服务商,最终只会付出更大的代价。 在质量管理方面,企业应当秉持长远发展的理念,优先考虑"以客户可持续发展为核心"的检测服务机构。在选择合作伙伴时,不能仅以价格为标准,而应全面评估其品牌实力、商业信誉、企业规模及市场口碑等综合因素,从而做出最优选择。 记住: 省下的检测费可能是裹蜜的毒药, 而合规的成本是抵御风险的坚实铠甲! 长久的企业,都敢对低价诱惑说不!!
Copyright © 2024 陕西新时代生物转化检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陕ICP备2024037229号